1. 首页 >创投 > 正文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全文(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什么意思)

导读 关于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全文,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

关于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全文,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含义:比喻接收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眼界越开阔。

2、换而言之,即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3、魏源在《魏源集》一书中说:“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4、2、解读: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5、3、寓意:一、光源有多大,视野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

6、二、光源的大小,直接决定人的眼界的广度、事业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

7、 扩展资料《默觚》反对"生而知之"说,也反对脱离实际的"心性迂谈"和"玄虚之理",认为人的知识是通过习行取得的。

8、它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9、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但他未能正确解决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

10、《默觚》还突出地讲到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变易进化的观点。

11、它说天下物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

12、它认为,矛盾相克,互相转化,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

13、据此,作者得出结论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14、这是他主张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

15、但是,他又认为,封建社会的 "道"是永远不变的。

16、《默觚》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17、它夸大心的作用,认为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包容和支配宇宙万物,万物皆备于我。

18、因此在认识上,"回光返照,则为独知独觉;彻悟心源,万物备我,则为大知大觉"。

19、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默觚。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