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地磁暴”登上热搜,专家解读来了!
小澜今天发现不少朋友对于超大“地磁暴”登上热搜,专家解读来了!,这个还不是很了解,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宏网5月15日电(记者 吕丽明)<\/strong>近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接连发布地磁暴红色预警,预警显示,北京时间2024年05月10日23时起发生地磁暴,最大级别达到超大地磁暴(Kp=9)水平,后续仍可能发生大地磁暴。受地磁暴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电离层将会出现扰动,短波通信和导航定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高层大气密度显著增加,将导致低轨卫星轨道衰减加剧。
消息发布后,各大媒体纷纷进行转载发布,一时间,对于“地磁暴”的讨论登上热搜。什么是地磁暴?地磁暴的发生会造成或者说已经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地磁暴……带着这些问题,本网记者独家采访了天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险峰。陈险峰长期从事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测控工作,曾参与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任务、交会对接任务,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月球探测任务,萤火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而他所在的天仪研究院是中国领先的SAR卫星星座运营商,成功发射了包括中国首批商业组网SAR卫星“海丝一号”“巢湖一号”及“涪城一号”在内的共计30颗卫星。陈险峰将根据专业分析和地磁暴目前对卫星的影响等,为我们揭开地磁暴的神秘面纱。
本网记者:请先科普一下什么是“地磁暴”,以及“地磁暴”的出现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何种影响?<\/strong>
陈险峰:<\/strong>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从这个概念就可以看出,地磁暴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表面活动<\/strong>。太阳表面活动剧烈时,会向宇宙空间抛射大量高能粒子,这种高能粒子进入近地空间,会引起地球磁场的剧烈扰动。而这种扰动虽然不足以直接对人体造成影响,但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对无线电通信、人造卫星飞行轨道、电力供应的影响等。
本网记者:有消息显示,受地磁暴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电离层将会出现扰动,短波通信和导航定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高层大气密度显著增加,将导致低轨卫星轨道衰减加剧。请问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strong>
陈险峰:<\/strong>地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和导航定位的原因主要是无线电波在空气和真空中的传播本质就是交变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相互激励,因此太阳风暴带来的高能粒子与地磁相互作用,激励出强度大、频带宽的无线电干扰信号,对通信和导航都会造成影响。
低轨卫星轨道衰减加剧的原因则是由于太阳风暴带来的高能粒子会将能量传递给近地空间的稀薄大气分子,造成大气加热,分子运动加剧,低轨航天器飞行阻力加大,从而导致衰减加剧。
本网记者:为了应对“地磁暴”可能造成的一些影响,天仪研究院是否在“地磁暴”到来前做了相应的准备?<\/strong>
陈险峰:<\/strong>为应对地磁暴可能造成的影响,天仪研究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一是加强对在轨卫星各分系统工作状态的监视,出现异常及时处置;二是对需要精确定轨的卫星,根据最新更新的大气参数,调整地磁参数等参数,保持定轨精度;三是对于需要精确轨道控制的SAR卫星,在制定控制策略时,提高控制频率,修改控制策略,保证卫星持续稳定飞行在预定轨道上。
本网记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磁暴”对低轨卫星运行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了吗?如造成一定影响,“地磁暴”过后将做哪些修复调整?<\/strong>
陈险峰:<\/strong>从天仪对所管理卫星的监测结果看,地磁暴对卫星的正常工作影响不大,但对低轨卫星运行的轨道高度造成了明显影响<\/strong>。
以“巢湖一号”SAR卫星为例,5月10日-5月12日3天,平均地磁指数Kp分别为3、8、3,5月11日地磁指数超过8,地磁暴等级达到了G5最高等级。3天轨道衰减量分别为27米、99米、25米,在5月11日的部分时间,轨道下降率达到138米\/天。由此可见,地磁暴对低轨卫星的轨道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
在地磁暴过后,对于需要严格保持轨道高度的卫星,我们将安排一次或多次轨道抬升,重回工作轨道。
本网记者:“地磁暴”是否具有周期性?此次“地磁暴”将持续多久?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地磁暴”,是否需要在技术层面做一定调整升级?<\/strong>
陈险峰:<\/strong>因为地磁暴发生的原因是太阳风暴,太阳风暴是有11年周期的<\/strong>。即经过观测和统计,太阳风暴每11年有一次大爆发,这导致了地磁暴也以11年为周期有一次大爆发。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地磁暴,在工作寿命较短(5-7年左右)的低轨航天器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是否跨越太阳风暴高年,并在电磁屏蔽、器件抗辐射设计、推进剂的设计中留有余量。
以上就是关于【超大“地磁暴”登上热搜,专家解读来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