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是只缘还是自缘(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
哈喽,小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是只缘还是自缘,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翻译: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2、鉴赏: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
3、”浮云遮望眼”,用典。
4、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5、”王句即用此意。
6、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7、”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
8、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9、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
10、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
11、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
12、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
13、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14、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15、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1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7、”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19、”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20、”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21、写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22、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23、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24、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