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披肩又称为
发布日期:2025-02-21 05:43:38 来源:网易 编辑:贾威园
古代中国的服饰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披肩作为一种重要的服饰配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和样式。披肩,作为上衣外的一种装饰性或功能性附件,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但其正式的称呼却经历了变化。
在古代文献中,披肩常被称为“帔”或“帔子”。《说文解字》中记载:“帔,妇人领巾也。”这说明帔最初是女子用来遮挡颈部的一种领巾,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长方形的披风,可以覆盖肩膀和背部,用以保暖或增加美观。到了唐宋时期,“帔”一词更为常见,成为宫廷贵妇人常用的一种服饰。例如,《旧唐书·舆服志》中有记载:“皇后服有袆衣,皇后亲蚕则服之。袆衣者,画翚雉之属,以五彩丝为之,长曳地,加于衫襦之上。”这里的“袆衣”实际上就是一种高级的帔,专为皇后等贵族女性设计。
此外,在明清两代,披肩又有“云肩”之称。云肩是一种装饰华丽的方形或圆形披肩,通常绣有云纹、花卉等图案,不仅具有保暖功能,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明代时,云肩成为贵妇人出行时不可或缺的配饰之一,而到了清代,云肩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婚礼、节日庆典等,成为展示个人品味与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
总之,从“帔”到“帔子”,再到“云肩”,这些名称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过程,也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服装美学的不同追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