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前沿科技 > 正文

张九龄感遇其一(张九龄 感遇)

导读 张九龄感遇其一,张九龄 感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小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的意思其一

张九龄感遇其一,张九龄 感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小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的意思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2、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3、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4、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5、    翻译: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6、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7、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8、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2、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9、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10、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11、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12、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3、翻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14、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15、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16、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不能成阴?扩展资料对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赏析以上二首诗既独立成篇,相互之间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17、第一首诗暗骂忘恩负义,第二首诗因此叹息。

18、张九龄七岁能文,这既不排除他的天赋成份在内,同时也与当时社会以文开科取仕的整个历史背景有关。

19、在这一背景下,家家户户都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让自己的男孩很早接受文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其中聪悟者脱颖而出,被朝廷录用。

20、张九龄即为其一,并累官至宰相职位,后因遭到另一宰相李林甫的打击和排挤,郁郁而终。

21、他的《感愚》十二首诗或作于此时,所感者均为物之不平、人之不允、世之不公。

22、2、《唐诗三百首》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与第七首,分别咏兰桂与丹橘。

23、第一首诗的大意是,兰叶春来繁茂,桂花秋时皎洁,它们的欣欣向荣盛态,在春秋两季自然而然地演变为佳节。

24、因为慕其芬芳,有人久坐林中而不去;因为贪其枝美,有人动手横折,这又岂是兰桂二木的本心所愿?寓世人忘恩负义之意,在欣赏的同时不知体贴兰桂二物的自然本性。

25、3、第一首诗着重于感,第二首诗则着重于遇。

26、丹橘“经冬”为一遇,依然以绿姿展世,不为严冬这种外因所困;“有岁寒心”为二遇,这可能与江南处于比较温暖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是主要是由丹橘本身所拥有的傲骨寒心内因所致;“阻重深”为三遇,可以尝试着将它的果实运送到北方,陈献于朝廷官员,却因为山水阻碍重重而未能成行;“不可寻”为四遇,丹橘一生所遇坎坷命运,不能用万事万物循环往复的简单自然规律来解释;“岂无阴”为五遇,尽管它的荫凉不亚于其他树木,然而世人张口闭口所言者只是载种桃树、李树而已,根本没有将丹橘放在心上。

27、4、在这里,咏丹橘历经苦难而得不到赏识,与中国古人对梅松的偏爱具有相似性。

28、梅只有经过寒冬腊月才能开花,松柏在光秃秃的岩面上经过多少次风吹雨打后才能够成材,而中华民族一般也是经过无数次战争、饥饿、流血与痛苦之后,才会暂得片刻安宁,因此它的人民也习惯了卑微的生活,对突如其来的幸福傍徨、犹豫、不敢接受,深怕在这幸福之后,隐藏着更为重大的灾难。

29、这也是张九龄之所以对劫难重重的丹橘情有独钟,却不象世人那样醉心于桃李二树的原因,在于表明自己“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志向。

30、以个人之一志而排众人所欲,又岂能为世风所尚?    感遇:其一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31、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32、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赏析】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

33、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34、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35、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

36、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

37、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38、其二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39、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40、矫矫珍木颠,得无金丸惧。

41、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42、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43、【鉴赏】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

44、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

45、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

46、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

47、扩展资料:《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

48、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49、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50、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51、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52、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53、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54、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55、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56、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57、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58、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59、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60、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61、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62、有《曲江集》。

63、誉为“岭南第一人”。

64、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65、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66、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67、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①,桂华秋皎洁。

68、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69、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②相悦。

70、 草木有本心③,何求美人折? 【注释】 ①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71、 ②坐:因而。

72、 ③本心:天性。

73、 【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74、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75、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76、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77、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78、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79、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80、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81、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82、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83、 岂伊①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84、 可以荐③佳客,奈何阻重深。

85、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86、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87、 【注释】 ①岂伊:岂唯。

88、 ②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

89、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90、 ③荐:进献。

91、 【简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92、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

93、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94、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95、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96、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97、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

98、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99、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

100、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101、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102、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103、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104、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10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06、 翻译: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107、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108、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109、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①,桂华秋皎洁。

110、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111、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②相悦。

112、 草木有本心③,何求美人折? 【注释】 ①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113、 ②坐:因而。

114、 ③本心:天性。

115、 【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116、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117、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118、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119、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120、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121、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122、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123、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124、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125、 岂伊①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126、 可以荐③佳客,奈何阻重深。

127、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128、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29、 【注释】 ①岂伊:岂唯。

130、 ②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

131、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132、 ③荐:进献。

133、 【简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134、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

135、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136、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137、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138、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139、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

140、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141、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

142、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143、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今天的内容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