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叫什么名字(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哈喽,小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叫什么名字,圆周率是谁发明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圆周率并不是祖冲之发现的,他之前,刘徽就就计算过圆周率. 作为数学家,研究计算圆周率应该是他们的专业方向之一. 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绩是突出的。
2、早在三国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就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就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
3、 祖冲之是和他儿子一起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当时条件很差。
4、他们在一间大屋的地上画了一个直径1丈的大圆。
5、从内接正6边形开始计算,12边形,24边形,48边形的翻翻,一直算到96边形,计算的结果和刘徽的一样。
6、接着,内接边数再逐次翻翻,边数每翻一次,要进行7次加减运算,2次乘方,2次开方,运算的数字都很大,很复杂,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十分困难的。
7、祖冲之父子一直把边形算到24576边,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
8、其近似分数是 355/113,被称为\"密率\"。
9、德国数学家奥托在1573年重新得出这个近似分数。
10、当时,欧洲人还不知道在一千多年之前祖冲之就己经算出来了。
11、后来荷兰人安托尼兹也算出这个近似分数,于是欧洲人就把这个称为\"密率\"的近似分数叫着\"安托尼兹率\"。
12、日本数学家认为应该恢复其本来面目,肯定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研究的贡献,改称\"祖率\"才对。
13、 求无理数π的近似值,我国古代数学家早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东汉初年的数学书《周髀算经》里已经载有“周三径一”,称之为“古率”,就是说,直径是1的圆,它的周长是3. 到了西汉末年,刘歆(约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圆周率为3.1547,到了东汉时代,张衡(公元78-139年)求得两个比,一是92 29=3.17241…,另一个是10,约等于3.1622.(印度数学家罗笈多也曾定圆周率为10,但已迟于张衡500多年.) 到了三国时,魏人刘徽(公元263年)创立了求圆周率的准确值的原理,他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的前三位数字是π≈3.14…,称为徽率. 到南北朝时代的祖冲之(公元429年—500年),他已推算出 3.1415926<π<3.1415927. 也就是π≈3.1415926…,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圆周率准确到7位小数的人.祖冲之又提出了用两个分数表示π的近似值.即22 7及355 113,分别称为π的约率和密度. 在祖冲之发现密率一千多年后,欧洲的安托尼兹(16世纪~17世纪)才重新发现了这个值.。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