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综合知识 > 正文

苟利于民出自哪里

“苟利于民”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话的大意是:如果能够做到每天更新,就应当天天更新,不断追求进步。如果某件事有利于民众,就不必拘泥于古代的陈规旧俗;如果某种做法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就不必墨守成规。

“苟利于民”强调的是创新和务实的精神。它告诉我们,在面对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核心,勇于突破传统束缚,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实践、关注民生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苟利于民”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国家政策制定还是企业经营管理,都应将提升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标。例如,政府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教育公平、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等措施,都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企业家也应该秉持类似态度,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努力创造更多惠及大众的产品和服务。总之,“苟利于民”不仅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