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露的古诗
发布日期:2025-04-15 14:21:19 来源:网易 编辑:石萍安
寒露时节的诗意与自然之美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每年阳历10月8日或9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寒露便悄然而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正是寒露得名的由来。从字面来看,“寒”字透出深秋的凉意,“露”则象征着清晨草木上晶莹剔透的水珠,仿佛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清冷而美丽的画卷。
寒露的到来标志着气候逐渐转凉,白昼渐短,夜晚更长,天地间弥漫着一种静谧与肃穆的气息。此时,菊花盛开,鸿雁南飞,大地呈现出一派成熟的景象。古人常在这一时节吟诗作赋,寄托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悟。
唐代诗人元稹曾在《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中》写道:“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寥寥数语,却道尽了寒露时节的特征:秋日渐深,菊花悄然染上了金黄,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另一首广为流传的诗是杜牧的《山行》,其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虽未直接提及寒露,但其意境却与寒露节气相得益彰。深秋的枫叶如同火焰般燃烧,映衬出天高云淡的壮丽景色。
寒露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感受季节变化带来的美好。正如宋代文人苏轼所言:“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寒露时节,正是万物成熟、丰收在望的美好时刻。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用心去品味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