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综合知识 > 正文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晶闸管(SCR,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是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它由三层半导体材料(P-N-P-N结构)组成,通过控制极(门极)和主电路之间的触发信号实现导通与关断的切换。

当晶闸管未被触发时,其内部PN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相当于断开的开关,电流无法流通。一旦在控制极施加正向电压并达到一定阈值,阳极与阴极之间的主电流会迅速增大,使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此时,即使撤除控制极信号,晶闸管仍能保持导通,直到阳极电流低于维持电流为止。这一特性被称为“可控单向导电性”。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伏安特性和载流子的注入效应。当控制极接收到触发脉冲后,会在阳极-阴极回路中产生足够的载流子注入,从而降低晶闸管的导通门槛。由于晶闸管具有高效率、耐高压、大电流等优点,在整流、逆变、调压及无触点开关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对过电压和过电流敏感,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配合保护措施以确保可靠运行。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