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上一句
发布日期:2025-04-21 07:45:34 来源:网易 编辑:熊秀澜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这句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边塞地区与内地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地域差异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以壮阔的边塞风光为背景,开篇即展现出一幅辽远而雄浑的画面:黄河蜿蜒奔腾,仿佛直入云端;远处高耸的群山环绕着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这样的景象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又衬托出边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
“羌笛何须怨杨柳”,进一步点明了戍边将士内心的思乡之情。“杨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而“羌笛”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其哀婉的音色更增添了愁绪。然而,“春风不度玉门关”才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描述了地理上的事实——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玉门关外无法享受到来自东南方向的温暖春风吹拂,也隐喻了人世间的某种隔阂或无奈。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状况,这里都显得格外闭塞,难以融入主流文明之中。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句诗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边疆地区的复杂态度:一方面,它代表着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激励人们克服艰难险阻;另一方面,则是对边疆生活艰辛与挑战的同情与理解。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应当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给予它们更多关怀和支持。
总之,“春风不度玉门关”不仅仅是一句描写自然景观的诗句,更是关于人类情感、文化交融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思考。
标签: